在群里分享爆破成果
大多数成员是未成年人。
从早到晚,群里的消息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要么上传网络大会号班级号,要么用图片或视频分享自己的“成果”,讨论下次入侵用什么昵称,玩什么把戏,怎么捉弄teach
初三一个语文班,一共16个人参加了“爆破行动”。当他们进入网络课堂时,老师们正在上课,“爆破手”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摧毁3354。
拿一个蓝色的笔刷填满共享的屏幕,用各种颜色的笔乱涂乱画,字迹完全覆盖PPT;公共聊天区充斥着污言秽语,甚至有人辱骂一个学生的名字;放着低俗的音乐,一个“爆破手”突然打开麦大声唱歌,还辱骂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骚动,老师几次询问“你在哪个班”,并高喊“马上离开会议室”,但闹事者置若罔闻,嘈杂的笑声和哭声淹没了老师维持秩序的声音。
其间,有同学开始提醒老师“封杀所有成员”“把他们踢出会场”,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行为,老师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现场一片混乱,过了七八分钟,“爆破手”扬长而去。
回到“入侵网课”群,“爆破手”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爆破”行动的全面胜利,自豪地与群内成员分享“情况”,称“其他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都能淡定地插科打诨,她连所有老师都禁不了,急得想哭”,扬言“下次就把整台电脑废了给她。”
整治“网上爆课”现象
相关社会团体被关闭。
破坏教学秩序,侮辱老师人格,很多人不禁要问:“网上爆课”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小平看来,“网上爆课”涉嫌多种违法犯罪:侮辱诽谤教师,公然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采取“网络暴力”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恐怖主义内容视频的人可能涉嫌宣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煽动恐怖活动,
“如果通过黑客手段入侵网络教室,通过技术手段破解教室密码,控制屏幕等。你可能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翁小平说。未满14周岁的参与者,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项矫正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如果学生共用网络教室的账号密码,闹事者通过账号密码进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不涉及违法犯罪。
“但是,进入网络课堂后,在课堂上辱骂老师和学生,涉及名誉侵权。如果在网络教室播放音乐,闹事大吵大闹,影响正常的网络教学秩序,就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就涉及刑事犯罪。”赵占领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网络空间属于公共场所,网络空间聚众闹事与刑法中的公共场所聚众闹事性质相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