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曾树佳
恒大计划在7月底前公布初步重组方案,目前距离这段时间,只有几天时间。许多债权人希望拿到债务清单,长期转移的债务,能有适当的解决方案。
但无法消除近渴,许多房地产上下游供应商,已经对部分商票的支付不抱希望,他们默默地计入损失,并写在财报上。这将造成净利润损失,但他们只能接受商票“烂”的事实。
在过去高周转、高杠杆的黄金时代,房企一般向供应商发行大量商业票据。后者大多是自己垫付材料、工程等费用,后期开发商卖掉房子后再要求付款,收回货款。
年好的时候,房企的票务往往会提高两位数的年利率,让中介开心,票务交易也成了一时的“盛况”。但在控制下,商票价值一落千丈,就像烤白薯一样,不打折就被接手,没人问。
在商票纳入监管一周年之际,违约件数与日俱增,至今仍未止住势头。商务门票持续逾期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数量从今年1月的135家增加到6月的1666家,占所有商务门票逾期企业的62.5%,涉及199家住房企业集团主体。
其中,排名靠前的有融创、阳光城、建业、新力、绿地、金科、荣盛发展、隆基泰和等。在经常发生到期的情况下,对住宅企业的信用来说也是长期透支。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券逾期往往意味着房企流动性不足,是债务违约的先兆。恒大到期的门票无法兑现,受到上下游一齐攻击,开启了这家房企的暴雷序曲。
“1折以下”
门票危机迅速蔓延的原因在于其流通性。传统上,中介平台非常活跃,地产商发行票据后可能辗转反侧,但最终还是“打鼓传花”般过了好几次。
2021年2月,青岛融成立晟投资有限公司,曾为中建二局发行面值50万元、到期日为2022年2月6日的电子商务承兑汇票。中建二局随后转让了该票据。
随后,票据竟然被转卖了6次,最后落入山东宝山科技有限公司手中。等票据到期,宝山科技要求付款被拒绝。
一下子,它融合创建晟,成立中建二局、山东维茂元达经贸、济南格瑞拓机电设备公司等,告上法庭。
中建二局略感“委屈”,认为商票是融建晟发行的,自己只是作为转卖者的一方,宝山科技应该向出票人和承销人追求,与此无关。
由此看来,商票如果不是“买定离手”,而是自己亲手做过背书转让,就有可能成为借款对象。所以商票暴发,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涉及面广。上述宝山科技一并起诉四大主体,为例证。
据乐居财经了解,宝山科技是一家水泥生产商,平时在交易中,逐渐成为票务交易链上的重度参与者。因此,可以窥见门票市场的全貌。
[新闻问答]
融建晟此前在口才中怀疑,宝山科技可能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票据贴现等金融业务活动,其票据都是为他人贴现、收集的,因此可以达到这样的数量。
目前大多数房企年贴现率为10%-25%,具体取决于企业信用,如世茂、荣盛、阳光城、华夏幸福、蓝光、花形年,建业商业门票贴现率多在30%以上,万科、龙湖9%-11%、华润置地3.9%-12%、金茂10%-12.6%。
如果融建晟说的是真的,宝山科技就相当于它以更低的价格,从别人那里买商票,等到这些票据到期,再向开发商或背书人寻求兑换,赚取中间差额,简直和商票中介一样。
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在房地产雷击接踵而至的阶段,宝山科技估计已经很艰苦了。追债一般都会胜诉,但这样费时费力,收回货款需要时间,可能会吃亏。
过去,房企的门票往往会提高两位数的年利率,成为中介稳赚的生意。根据乐居财经的调查,很多名为“商贸”的公司都有收手、买卖商票的记录。
但目前,商务票几乎陷入无人认领的尴尬境地,即使有人认领,折扣价格也很高,平均年化利率达到36%的高点。
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房企的门票,已经不按年利率计算,无论期限如何,都是按面值2-5折收购,个别事故导致房企跌至1折。”。换句话说,商票已经成了火星,大家都害怕不知道。
谁来买单。
两年前,广田控股董事长叶远西前往签字仪式现场,为许家印站台时,可能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在恒大的票上翻跟头。
截至去年年底,叶远西旗下上市平台广田集团持有的恒大商票逾期未付金额,达32.47亿元。对于这个金额,广田坦言已经做好了坏账的准备,同时也打算和恒大面对法庭。
全年亏损近56亿元,在恒大接手的住宅建材企业名单中,广田集团身负重伤。目前的情况没有改变,但该公司以原告的身份起诉房产中介,作为被告必须被催债。
叶远西没办法,只好自救。广田集团6月14日宣布,控股股东广田控股将以质担保上市公司3.38亿股,以增进信贷。
广田控股不是第一次支援广田集团。3月,广田集团将持有的恒大商票转让给广田控股,合计12.8亿元,为偿还双方之间的债务和利息,共计偿还6.4亿元。
另一位难兄难弟全筑股份董事长朱斌,为化解公司燃眉之急想出了各种办法,但大客户恒大带来的资金缺口,并不是那么快就能弥补的。
截至去年年底,全筑股份恒大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金额共计24.64亿元,其中应收票据金额13.85亿元,占过半。就像哑巴吃黄连一样,朱斌只能拿到一部分商票,所以对恒大的应收账款、库存等全部建起计入减值,达到8.77亿元。
这直接导致了全筑股份2021年净亏损12.93亿元。时隔11年回归母亲净利润亏损,利润记录被终止,但朱斌只好种植。
他一再强调试图用“强制性方法”积极解决应收款项问题的尝试,但在现实中很难取得进展。远水救不了近火,5月24日,全筑股份宣布无法按期偿还1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流动性告急。
波及商票的是螳螂。去年,其归母净利润下降308.52%,对恒大应收款总开放额86.54亿元,累计计提各类减值损失61.04亿元。过去十多年,它被恒大深度束缚,在后者的帮助下有所提高,但现在却深受其害。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一个高周转、高杠杆的行业,可以花别人的钱,房地产商一般不会动用自己的资金。因此,供应商在签署合同后,往往自己垫付材料、工程等费用,后期开发商卖掉房子,等有了资金后再慢慢支付。
去年,建筑业企业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42.76亿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95.06%,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因此,最近供应商对房企的门票接受度普遍下降。供应商开始停止危险房企取票,或对房企支付比例和节奏提出更高要求,一些供应商采用现金现货交易,尽量避免流动性对房企的赊购行为。
1666张商务票“雷”
曾经的商票融资,曾演出过“盛景”。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0%的开发商曾使用商票进行材料采购、劳务支出和工程费支付。
67家样本房企的应付票据规模由2016年底的292.88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468.6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8.05%。2017-2020年,样本房企多年付款票据同比增长,均保持在40%以上。现在回头看,已经一团糟了。
自去年6月底起,央行已意识到商票风险,将“三红线”试点房企商票数据纳入监测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连同“三红线”监测数据逐月上报。
今年年初,央行又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文件,明确承兑和贴现的资质要求,以防范风险 在加强控制、缩短最长支付期限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这被解释为加强对商业汇市的管制。
加强监管一年过去了,期间商票的生存空间大幅缩小,以往被视为债务转移,美化报告的作用大打折扣,雷声不断。
据统计,2021年底房企支付票据较年初下跌9.88%,房地产商门票快速增长趋势被切断。房地产一哥碧桂园也开了口,说:“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商票余额,从100亿向零星逼近。”。
此外,截至6月,商票违约的房地产项目公司达1666家,占全部商票逾期企业的62.5%,房地产仍是商票违约的“重灾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这一现象还难以逆转。
原因在于,今年房地产行业第二波偿债高峰已经到来。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7月,200家核心房企国内外债券合计到期规模约175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到期债务压力较大,约1178亿元债券到期,占67%。
尽管一些供应商已经停止领取危险房企的门票,但仍在进行现金现货交易,尽量避免流动性紧张的房企应收账款行为,减少房企发行门票的规模。但是,迄今为止积累的商品券兑换问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困扰供应商和持有商品券的各方。
1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