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快“四化”改造。印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绘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组织开展“四化”改造百条示范生产线打造工作,制定行业效率提升相关指标,指导各市加强示范项目调度。拟定《支持工业强基补短板实施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工业强基,补短板,实施“四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们安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今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撑。能否介绍一下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潘峰: 感谢您的提问!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的总体情况是:截至2022年7月,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1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51家,其中今年新增150家。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2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8位,7月刚刚完成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的推荐工作;重点“小巨人”企业110家,其中今年新增20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 潘峰 从区域分布看,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各地经济发展占全省经济比重基本相符,合肥数量最多,达571家,占全省的17.7%;芜湖紧随其后,共329家,占全省的10%。安庆,滁州,阜阳分列全省第3—5位,数量与各地经济体量相一致,这也充分证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好,中小企业就有活力,当地经济发展才会好。 从经营效益看,今年上半年,省专精特新企业营收总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9.4%,充分显示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 从行业分布看,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于我省优势产业,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380家,通用设备制造业272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46家。 我省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创新驱动成效显著。77%的省专精特新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3%;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经费达608万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74%,分别比全部企业和大型企业高1.22个,0.74个百分点。省专精特新企业共参与,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9项,国家标准1065项,行业标准1827项;88家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38家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户均拥有发明专利6项。
二是深耕“四基”主业突出。省专精特新企业大多长期深耕工业“四基”领域,从事细分市场10年以上的企业占一半以上。企业聚焦主业,主导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均在70%以上。从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看,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有1697家,市场竞争力强。 四是数智赋能提质增效。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展技术改造,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73个,占全省总量的52%;数字化车间421个,占全省总量的60%;省级绿色工厂164个,占全省总量的63%。2021年,专精特新企业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66个,总投资超250亿元。其中,竣工项目已达83项,新开工项目115项。 五是上市挂牌后劲十足。省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部分企业开展了股份制改造,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识和主动性较强。其中,827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挂牌,5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上市。今年以来,我省共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5家是专精特新企业。 徐文章: 在推进“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方面,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发展势头好于全国,可以介绍一下上半年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运行具体情况和特点,以及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徐文章: 上半年,全省汽车累计产量78.1万辆,同比增长6.1%,其中,新能源汽车21.4万辆,同比增长94.1%,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7.4%。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0.3%。具体特点如下: 1. 重点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奇瑞集团累计产量47.5万辆,同比增长12%。蔚来汽车累计交付5.08万辆,同比增长21.1%。江汽集团产量23.41万辆。合肥长安汽车产量11.97万辆。中鼎集团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5.3%。芜湖埃科泰克累计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19.1%。华霆动力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48%。大陆电子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55.1%。 2.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江汽集团累计生产8.16万辆,同比增长43.5%。奇瑞集团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1.2万辆,同比增长178%。华菱汽车累计生产新能源中重型商用车1740辆,同比增长3倍,换电牵引车单一车型实现销量521辆,市场份额第一,占全国比重达6.8%。
4. 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出口14.8万辆,同比增长25%,占总销量的31%。江汽集团累计出口4.87万辆,同比增长42.7%。安庆振宜作为出口型汽车企业,累计生产5.1万台套,同比增长5.2倍,全年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5.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发力。比亚迪合肥整车基地:一期项目于6月30日建成投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秦PLUS DM—i正式下线。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MEB工厂全新的车身车间于今年2月完工,首台白车身于6月下线,2023年底将实现量产。蔚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制造项目:4月29日实现试产,首台ET5测试车下线,预计9月可正式投产。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推进计划实施。完成《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年度评估报告。今年2月,我厅与省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安徽省汽车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汽车产业产值过万亿,产量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40%,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的发展目标。 二是加强协调统筹,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今年3月份,向多省市发函协调解决我省整车企业零部件物流不畅,供应短缺等问题。4月中旬,工信部建立了全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平台,协调办理平台上涉及我省问题清单80余个,助力畅通全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6月份,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汽车产业链联保联供合作框架协议。配合做好“芯车”协同工作。协调组织江汽和奇瑞开展负压救护车,移动核酸检测车生产保供。 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推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合肥市国家换电模式应用综合试点城市以及合肥,芜湖市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组织我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向国家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涉及26.77万辆新能源汽车,申请补助资金49.23亿元。研究提出3.8亿元中央财政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分配方案。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方案。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十四五”安徽必须抓住的重要风口,必须抢占的关键赛道。请问上半年我省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有哪些积极举措和成效 潘峰: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省工业互联网围绕平台,网络,应用和生态建设,推动全省工业互联网强劲起势发展,朝着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的目标迈出了扎实的一大步。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今年5月,科大讯飞图聆平台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我省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30个,其中进入工信部试点示范30个。基本形成以“双跨”平台为引领,区域型平台横向覆盖,行业型平台纵向连接的全方位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截至6月底,重点监测的94家平台已连接超300万台设备,3200个工业软件,3100个工业模型,服务企业近1.4万家。 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诊断。今年2月,印发了2022年安徽省工业互联网“万人培训,千企诊断”工作方案。上半年,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2000名。开展“皖企登云你我他”系列主题沙龙活动,目前已举办4期,线上累计覆盖观众98万人次。完成线下企业诊断50家,线上诊断企业911家。建成超过1000名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员队伍,为全省工业数字化改造畅通“最后一公里”。 郑明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