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蕴含着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等鲜明特质,在文脉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空间追求合理布局和功能,追求美丽内涵的环境和风貌,历史上形成了许多经典案例,成为城市文化遗产。但是,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中出现了几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封不动地使用传统文化符号和形式的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不实用的“假空”式景观和乱建山寨文物古迹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建设过于强调现代需求和先进技术,反而带来了风格同质、千城一面等问题。城市文化遗产的发挥与创新发展是空间基因理论应探索的重要问题。
文化传承不等于符号的复制或形态的模仿。根据空间基因理论,如果将城市空间中的一些独特而相对稳定的空间耦合模型定义为空间基因,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标志。城市文明有自己的基因,文化不是简单的形式或特征,也不是局部的符号或标志。面对未来的城市建设,简单粗暴地将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作为文物保护上架,或者简单地复制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样式,都无法真正实现文化传承。
我在北方参观过一个大花园,整个房子都很漂亮,却设计了徽派建筑特有的马头墙,给人一种婚外情的感觉。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要看形态,还要看整体样式是否融合了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是否真正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神韵。
反过来从目前的很多设计来看,“千城一面”的原因在于不尊重城市的空间基因,抛弃了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成为了模特。
一个城市背负着千百年的历史,是乡愁之所在,它的奥妙正在显现。
[天天快报]
城市设计者也是文化传承者,我们创造空间,空间也在改变我们。只有发掘城市空间鲜明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标志,才能真正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给城市留下既有的“物”,留下“脉”。1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