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水平高]高水平的教师是否需要筛选水平高的老师?
教育中有奇怪的现象。 今天可以说话。
有些老师虽然教育水平很高,但教学成绩总是垫底。
这在其他行业似乎很难理解,但在教育中,我觉得很好理解。
水平高的老师之所以能教你成绩不好,是因为评价水平高不高的标准不是教学成绩,而是比赛论文课题公开课等。 这些东西,对教育不一定有帮助,但明显浪费的教育时间会变多。
例如,有些公开课,看了也不过45分钟。 但是,从一位老师写教案开始经过考试钻研,到最后一次出现,我见过最夸张的,前后花了两个月,反复排练了十多次。
参加这种公开课的老师,不能说不辛苦,但浪费的精力和学生们的时间也不能说少啊。
你是说,这样的老师,他不优秀吗? 至少在精神上他很优秀。
但是,这样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吗?
真的很难。
成绩有四个因素,课堂作业课后辅导学生心理建设。
在这些公开课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师往往只能在1点——分上上好课。 后三点不是说这些老师做不到,不想做吧,但一个人的精力在事实上也是有限的。 我想他已经把这么多精力花在上课和排练上了,还有什么精力来继续做以下三件事呢?
当然,我见过公开课很优秀,下午三点也很好的老师。 但是,还是少数。 而且,这些老师在公开课上很风光,个人也一定吃了很多苦头。 很可怜,有些东西可以用弃驹来表达他的可怜。 你让一个老师这么辛苦很可怜,为什么? 有什么痛苦的?
而这样的惨状,对其他老师来说,有什么样的激励性牵引性呢?
有些东西只会吓到其他老师吧。
现在有“教育内卷”这个词。 把这个词用在“水平高”的教师身上,也同样合适。
现在“高水平”老师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场,教具越来越美,语言越来越严厉,“剧本”越来越完善。
但是,这些“越”字越多,对学生的成绩来说损失也越大。 对老师自己来说,伤害也越大。
当高水平教师之间的“内卷”全面展开时,教育就难以完全有净土。
我个人的观点是:
1每个地区都要支持高水平的老师。 这是必要的。 但是,不需要很多。 没必要乱用。 不需要为水平高的老师筛选水平高的老师。 教育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让小部分老师参加“表演”,让大部分老师甘于一线工作,这对当地的教育有好处。
2名士要自然成名,快乐成长,不能拔苗助长。
像一些年轻老师一样,上了几次公开课,参加了几次考试,写了几篇论文,工作还没几年,也许还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但一晃就成了“名师”。 这完全不应该。 这样的名士,不说他们不认真,也不说他们没受过苦,但确实很难让人信服。 虽然有一些是他们自己拿到了“名士”的奖状,但他们只是笑着说:“只不过是奖状而已。” 自己很难承认自己,怎么能服人呢? 所以,评价名士那么辛苦,但最终没有牵引力,评价什么呢? 用这么大的力气做什么?
3改变评价方向。
认定一个老师水平是否高,不能只看一门课和一篇论文,而应该看那个老师所掌握的班级的动态变化。 自从他接手这个班以来,这个班是好是坏。 再看这位老师执教的情况,看他是踏踏实实地上学校的课,还是为了他的“教育事业”而奔波于全国各地,很少停靠在自己学校这个小港湾里。 在后者的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重点考察这位老师的“高水平荣誉”是如何获得的。
老师们,您对“有些高水平的老师不能教你成绩”这一现象怎么看? 欢迎使用消息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