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新时期十年,我们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世界和先进水平,培育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通信技术实现了从4G同步到5G的技术赶超,工业互联网从萌芽到高速发展的交锋。
全球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布局建设。新时期十年来,我们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推进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京津冀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合作大气污染合作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城市圈深度融合广深人“双城联动”大规模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等等。
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
我们党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粮食短缺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名义增长了705.8倍。同时,居民消费种类非常丰富,食品方面肉蛋油消费不断增加。在着装方面实现了从保暖到时尚美观的变化。在耐用消费品方面,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家庭的“标准”,手机电脑逐渐普及。
新型城市化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64.7%,比2012年增加了11.6个百分点。202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7万韩元,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2%降至28.6%。随着城市棚户区住宅改造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等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建设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新时期十年来,我们党始终以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为重要目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亿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建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更加安心生活更加舒适对未来更加自信。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转折点和全局变化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过去十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减少26.2%。能源结构明显改善,风力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机容量居世界首位。碳汇能力不断提高,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在线交易。碳高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56%和70%。在国际投资方面,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额1735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55.3%,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制度建设方面,引进外国投资法,全面推进外国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连续5年减少外资进入负面清单,我国国家影像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1位。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多次被列入联合国决议,为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指明了方向。积极推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改革,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五国”等区域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论坛继续举行,多领域合作切实推进。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从更广泛的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安全治理难题,为中国方案做出了贡献。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医疗救援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从愿景到现实建设“一带一路”。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国际投资和生产能力合作继续深化,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我国与13个沿线国家签订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新中国成立73年,特别是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旅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不断协调“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协调“四个综合”战略部署。
新中国成立73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性变化。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和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今天,中国繁荣稳定,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华民族以洪亮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可转换性全球性的变化,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了历史上的绝对贫困问题。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断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经济实力跃上新的水平
经济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1位,2007年居世界第3位,2010年居世界第2位。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总量大幅上升。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4万亿人民币,以不变的价格达到2012年的1.8倍。2013-2021年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人均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现代工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新时期十年,我们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世界和先进水平,培育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通信技术实现了从4G同步到5G的技术赶超,工业互联网从萌芽到高速发展的交锋。
全球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布局建设。新时期十年来,我们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推进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京津冀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合作大气污染合作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城市圈深度融合广深人“双城联动”大规模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等等。
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
我们党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粮食短缺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名义增长了705.8倍。同时,居民消费种类非常丰富,食品方面肉蛋油消费不断增加。在着装方面实现了从保暖到时尚美观的变化。在耐用消费品方面,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家庭的“标准”,手机电脑逐渐普及。
新型城市化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64.7%,比2012年增加了11.6个百分点。202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7万韩元,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2%降至28.6%。随着城市棚户区住宅改造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等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建设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新时期十年来,我们党始终以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为重要目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亿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建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更加安心生活更加舒适对未来更加自信。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转折点和全局变化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过去十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减少26.2%。能源结构明显改善,风力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机容量居世界首位。碳汇能力不断提高,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在线交易。碳高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方面,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56%和70%。在国际投资方面,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额1735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55.3%,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制度建设方面,引进外国投资法,全面推进外国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连续5年减少外资进入负面清单,我国国家影像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1位。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多次被列入联合国决议,为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指明了方向。积极推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改革,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五国”等区域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论坛继续举行,多领域合作切实推进。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从更广泛的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安全治理难题,为中国方案做出了贡献。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医疗救援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
从愿景到现实建设“一带一路”。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国际投资和生产能力合作继续深化,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我国与13个沿线国家签订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新中国成立73年,特别是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旅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不断协调“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协调“四个综合”战略部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