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北流,很快就会把梦想变成现实。
10月12日,艳阳高照,秋高气爽。肥西县引江济淮排河口泵站枢纽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作为引江济淮的枢纽工程,该工程即将被淹没。
排河口泵站枢纽是引江济淮工程江淮通信段的起点,也是全线八大枢纽之一。在这里,从巢湖汲取的长江水将被第二次提升,然后被运往南方,注入淮河。
“泵站共有9台机组,装机容量25200千瓦,设计流量295立方米每秒。”安徽省江淮引水公司肥西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宋成介绍,江淮引水工程全面推进,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90%。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机电设备正在调试。其他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2月底前将有通水通航的门槛。
江淮贯通后,将成为与京杭大运河并行的江淮第二通道,承担重要的航运功能。“以前淮河以北的运输船都要绕过京杭大运河,距离长,队伍长。长江至淮河通航后,航运里程将缩短200公里至600公里,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宋成介绍。
作为枢纽工程的关键部分,排河口船闸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船闸位于流入巢湖的排河口。为二级船闸,可满足2000吨级货船通过船闸的要求。“我们正在努力,抓紧工期,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通水通航有门槛。”安徽鹿港排河口船闸项目负责人郭大锤说。
沿江淮运河,一条“河上的河”在空中飞了几十公里。
这条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引江济淮总干渠淠河钢渡槽近日建成通车。作为合肥六安的重要供水渠道,比长江到淮河的运河还要高30多米。淠河总干渠飞临长江至淮河的运河之上,运河水流经渡槽,形成“江上河”的水互通奇观。淠河主渡槽主跨11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渡槽,总用钢量超过2万吨。这是一个六类航道,可用于100吨的船只。据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高级工程师杜申云介绍,渡槽采用钢结构。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迎水面全部采用不锈钢复合板。“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不断优化焊接工艺。所有渡槽的焊接长度加起来超过10万米。”
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也是辐射长江滋润安徽惠及淮河惠及河南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改善的民生工程。从南到北,工程分为三段:引江济潮沟通江淮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全长723公里,受水区涉及我省13个市46个县。
发表评论